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百家

“舞动”千年的无为鱼灯

时间:2020-09-02 09:59:07



  ○绚烂多彩的无为鱼灯



  ○珍贵的《鱼谱》



  ○无为鱼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为鱼灯是流传于我省无为的一项传统民俗舞蹈,又称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目前,无为鱼灯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无为鱼灯”这支民间舞蹈是如何保留下来的呢?

  “无为鱼灯”的渊源

  说起无为鱼灯的来历,应该是和捕鱼有关。因为无为水域发达,当地的先民们大多在农闲之余,多以捕鱼为生。

  而据史料记载,无为人捕鱼普遍用的是张卡子的方式。张卡子用的不是丝网,而是鱼线网,线上拴上很多卡子,这种鱼线与现在钓鱼常用的钓鱼竿截然不同,它由一根长长的粗尼龙丝作为主线,在主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再系上一条短的细尼龙线,细线另一端拴上卡子。如果把主线拎起来,就像流苏一样。卡子是篾制的,张开的小卡子约2厘米长,0.2厘米宽,扁平状,两头尖尖的,中间比两端薄一些,便于弯曲。诱饵一般用小麦,先用水把小麦泡发一下,松软一点便于穿刺,用的时候将卡子两端捏合到一起,形似鸟嘴,把泡发的小麦穿在卡子上,一旦鱼吞噬掉麦子,卡子就会自动张开,从而达到穿刺鱼嘴的目的。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发扬,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无为鱼灯。

  还有一种说法是,北宋时期,清官包拯到陈州放粮回朝后,为庆贺大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进贡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下来了。

  无为鱼灯以前一般每三至五年举办一次,俗称三年玩两头。无为鱼灯色彩艳丽,造型小巧,鱼身纹样更具象,鱼的形似度高,具有独特的灯彩艺术。正是这种小巧的造型,使得鱼灯在表演时灵活多变,精巧的鱼灯在欢快的锣鼓节奏下,欢腾舞动,每每都令人目不暇接、拍手称赞。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玩灯作为农闲时的民俗盛事,又被无为人重新拾起,自此无为鱼灯就经常玩起,一般是正月初二起灯,正月十六左右送神结束。侯咀鱼灯以灵动的舞步、欢快的鼓乐节奏,展现了无为人的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也为国家级非遗“无为鱼灯”注入了勃勃生机。

  “无为鱼灯”这样玩

  其实,“无为鱼灯”是个泛称,它分布广泛,大部分都以鱼灯所在的村子来命名,有代表性的是侯咀鱼灯,无为鱼灯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八里鱼灯、黄雒鱼灯、金家地鱼灯等。这些鱼灯虽然造型、玩法大致相同,但每个地方的鱼灯也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就拿侯咀鱼灯来说,是无为鱼灯的重要一支。其表演形式独特,融艺术性、观赏性和参与性于一体,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主要由一条鳌鱼灯(也称为“龙灯”)和八条小鱼灯组成,外加一盏引灯和若干手提的平安小灯笼。每个灯都有专人负责,表演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当中最神圣的就是龙灯,是整个鱼灯的灵魂与核心,统领八条小鱼灯。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以及龙灯板组成,龙头有龙角、装饰花型、财神爷、观音菩萨等神灵。龙灯嘴含彩珠,用麻线制成的龙须可是个宝物。

  而八条小鱼灯分为两组,两组花色灯彩一样,称为“一红二绿三黄四黑”,一鱼和五鱼为红色的鲢鱼,二鱼和六鱼为绿色的草鱼,三鱼和七鱼为黄色的鲤鱼,四鱼和八鱼为黑鱼的墨(黑)鱼。每条鱼的造型基本一致,由鱼头、鱼身、鱼尾、鱼鳍、灯把手五部分组成,每条鱼的主要区别在于颜色和装饰纹样不同,纹样由鱼鳞纹和四季花卉构成,每条鱼的鱼鳍上分别书写:“天、下、太、平,人、口、平、安”八字。其中一五鱼为头鱼,整个小鱼的动作要看头鱼的领导,因此玩小鱼的人主要看头鱼的玩灯人的手势和动作引领。

  据史料记载,侯咀鱼灯三年玩两头,待到玩灯的年份,玩灯就成了整个侯咀从腊月到春节期间的头等大事,侯咀灯会约有100多人,他们各有分工,又团结协作。整个玩灯活动通过各种仪式的举行,展示了无为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这种对鱼神的神圣信仰,只有参与其中,从小耳濡目染的人才能有深刻的体悟,通过接灯、开喉、参庙、送神等一系列重要仪式,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愿。

  “山人”是玩灯时的一个重要角色,在玩灯开始的晚上,要举行重大的开喉仪式,仪式要由“山人”主持,因此开始确定玩灯时,就要确定请山人。而山人的“技能”一般都是祖传的。

  “开喉”是整个玩灯活动中最重要的仪式,通过祭祀鱼神,共享丰收的喜悦、新年的欢乐,祈求鱼神保佑天下苍生平平安安。开喉最讲究是个“顺”字,一切要按照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活动庄严、神圣。开喉是玩灯的开始,只有开过喉的鱼灯,才可以进入各个村庄各家各户来玩,整个场景盛大而热闹。

  正月初二,是玩灯开始的好日子。下午3-4点钟,行灯鼓绕村敲响,提醒全村人,今晚要出灯了,每家每户要早早做晚饭,吃晚餐,做好迎接灯神的各种准备。太阳落山时分,玩灯的工作人员纷纷前往灯会,做好协调、准备工作,其中主要人员还要穿戴演出服,整装待发。乐队也已经提前到场,暖场的锣鼓要先敲起来。此时,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大门打开、二门、后门通通打开,盛迎灯神。

  而灯会外面,已是人山人海,灯会里面,山人和灯会主要人员已经准备就绪,“香气”一发完,就听“砰、砰、砰……”礼炮齐放,鞭炮四起,吉时已到,鳌鱼灯、小鱼灯舞者依次进入灯会,依照自己的角色举起鱼灯,点亮鱼灯内的蜡烛。此时只见山人拿起一支燃着的香,来到鱼灯跟前,在鳌鱼灯的下巴上点一下,小鱼灯的嘴上点一下,此为“点香”,点香意味着鱼神已经来到人间,与人为伍,可以享用人间美味,共享盛世繁华。

  在一片鞭炮、鼓乐声中,鳌鱼灯、小鱼灯被依次请出来,引灯在前方高高挑起,平安灯笼婉约相随,鱼灯在黑夜刚刚降临时,从灯会出发,一路“游”行,每经一户门口,主人均点响迎神的礼花鞭炮,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响亮的挑管声中,鳌鱼冲出小鱼,鳌鱼小鱼“接应”完成。或是小鱼贪玩,此时并不急于跟随鳌鱼,还要来一段精彩的舞蹈,摆出“天下太平”“人口太平”“六出(畜)平安”的字样,随着舞灯者欢快的舞步,小鱼欢腾不息、流光溢彩。一片祥和、欢快的景象伴着礼花在侯咀的天空绚烂绽放。一年的辛劳,一年的收获,化作舞步,感恩上苍、感恩大地,祝福国家、祝福人民,祈福风调雨顺、祈福平安健康……

  一本珍贵的《鱼谱》

  说到无为鱼灯,金家地鱼灯就不得不提。金家地属于无为石涧镇天花行政村。在这里不仅有不少玩鱼灯者,而且这里还有一本珍贵的《鱼谱》。

  为什么说这本《鱼谱》珍贵呢?因为不少人在调研无为鱼灯传承中,都是口口相传,没有相关文字记录,而这本《鱼谱》详细记录了金家地鱼灯传承的核心内容,是难得的鱼灯史料。每次玩灯的时候,大家对着鱼谱,稍微一点拨就明白了。

  这本《鱼谱》是当地一位叫胡道正的老人1993年绘制的,胡老是当地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后来做过村支书,有意识地把这些资料保留了下来。人们在惊叹之余,真的应该感谢胡道正老师,虽然他已经离开十几年了,但是他整理撰写的“鱼谱”是不少研究者至今见到的最好的鱼灯史料。通过鱼谱上的毛笔书法、文字叙述、目录逻辑、鱼灯图形印制,不少人看到的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智慧、文化修养,以及对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拳拳之心。我想胡老师一定没想到多年后无为鱼灯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传承的路上,胡老真是做了很大贡献。

  所以说,如果所有现存的无为鱼灯的灯会,都能着手编制一本自己的“鱼谱”,那将是无为鱼灯传承的最大幸事。

  □孙玉芳 程堂义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