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百家

阜阳婉转淮词谁在唱

时间:2020-07-31 08:42:16

  本报记者 赵名威

  颍淮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曲艺及戏曲艺术,淮词是其中之一,以凄丽柔婉、细腻深沉、韵味绵长而独树一帜。今年,淮词作为曲艺类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阜阳市级非遗名录。淮词,究竟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曾经有过什么样的辉煌,如今又面临怎样的传承难题?

  皖北淮词出阜南

  淮词,又称淮调,从时间的角度向前追溯,其诞生在清朝末期;从地理角度查询其分布,主要在苏、豫、皖部分地区。对于安徽境内而言,则主要集中在淮河两岸,南岸集中在寿县、六安;北岸则主要在颍淮地区,具体指阜阳、颍上、阜南。阜南县的曹集镇、老观乡、王化镇、焦陂镇、苗集镇等数十个乡镇曾一度被称为“淮词窝”。根据安徽地方志阜阳县志的记载:“淮调,系袁寨至口孜沿颍河一带独有的曲艺。”

  据阜阳市演艺公司负责人蒋祥林介绍,在清朝中叶,随着江淮两岸商业活动的发展,一些商人邀艺人随船演唱这类小曲,以解旅途寂寞,并参加地方上的一些商务活动,淮词始传入阜阳地区。每当在城镇码头停靠时,商人出入的茶社、酒肆、旅社,皆为淮词艺人演唱之所,也是淮词集中流行的地方。因为唱淮词的不仅是艺人,商女、市民、渔民、农民都爱好且能随时歌唱,所谓“随口曲子自来腔”。

  记者了解到,在阜南地区,淮词在民间具有广泛受众,有“皖北淮词出阜南,阜南淮词出中岗”的说法。目前在阜南县中岗镇,当地仍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唱淮词的艺人、群众,使得淮词在民间得以流传发展。

  箫为核心唱为骨架

  家住阜南县中岗镇的李孝辉今年40多岁,与淮词结缘已有20多年。在李孝辉的童年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淮词在中岗地区曾经历了一段鼎盛时期。“许多老年人三三两两,坐在村头,吹箫吟唱,非常热闹,我就坐在他们旁边听,听得入迷了,就想跟着学唱。”淮词凄婉美丽的音律深深吸引了年少的李孝辉,从那时起,他便跟随同乡的老艺人钻研淮词艺术。

  淮词在表演形式上与苏州弹词、扬州清曲有同曲异工之妙,不但内容题材、伴奏乐器很相似,就连演唱风格也基本相同,多采用坐唱形式。

  “淮词,乍一听感觉唱腔比较重要,但其实最核心的是吹箫。”李孝辉说。唱是淮词的骨架,容易学习,上手快;而箫作为阜南地区最常见的淮词演奏工具,没有几年的学习,很难掌握箫的高深技艺。所谓“三年笛子五年箫”,这也是许多人很难学会的重要原因。李孝辉吹得一手得意的箫,他不仅将各种曲谱烂熟于心,演奏起来更是悠扬动听,绕梁三日。他告诉记者,目前当地还能够吹一手好箫的老年淮词艺人,基本都已不在世,淮词曾经的辉煌只停留在了记忆中。

  “淮词本来就是民间艺术,它是我们阜南地方文化的一种精神,随处能唱,边吹边唱,唱得凄清婉转,听得令人酣畅。”如今,李孝辉在家乡中岗镇上开了一家电商销售店,由于疲于奔波生意,唱淮词的时间并不多。但偶尔和同乡的艺人演唱交流时,悠扬的箫声里,曾经街头巷尾人们唱淮词的那些景象依旧能浮现于眼前。

  未来传承需各方支持

  在中岗镇,还有一些和李孝辉一样仍在唱淮词的中年艺人。今年46岁的卢洪刚是当地有名的淮词表演者,他精通箫律、唱段,更能加入即兴表演,风格自成一派。少年时期,卢洪刚没事就跑到对门的老艺人李大坤家中,听他表演淮词曲目,常常听得入迷而忘记回家。而后他便拜李大坤为师,继承学习淮词技艺。

  卢洪刚说,在中岗镇,淮词之所以能流传甚广,还跟它本身具有文雅内涵的特性有关。淮词的内容多为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文学典故和百姓生活,如《水漫金山》《春门惊梦》《火烧赤壁》等,深受群众欢迎。但同时,由于部分村民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太过晦涩的曲目不能普及,导致淮词在近年来逐渐式微。

  卢洪刚和李孝辉一样,目前都没有收徒传艺的打算。“现在想学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想收徒也没有人学。”卢洪刚说,唱的人少,听得人也比以前少,还得外界的关注才能提升知名度。

  记者了解到,建国后,淮词经民间艺人挖掘整理和重新改编后,增强了时代感。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文化部门曾多次派专业人员到阜南等地进行搜集整理。淮词以其独特的风格,登上了文艺的舞台,受到广泛好评和赞扬。近年来,省内一些高校音乐学院、文化部门也曾来到中岗镇,研究学习淮词,并进行相关保护工作,推介这一传统文化曲艺项目。如今淮词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对它的传承发展定有好处,但淮词想要走出一方乡村,走上更大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这支悠扬凄婉的曲调,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阜阳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