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戏剧 > 名家荟萃

耄耋艺人的民歌情

时间:2024-11-22 09:10:09

  

  “六月里来太阳热,小乖姐越晒皮越白”……近日,叶集区三元乡综合文化站活动室里,传来一阵阵嘹亮的民歌声,传递着浓浓的乡情与丝丝乡愁,让人荡气回肠。

  叶集区姚李镇汇文村民间老艺人王启耀,是一位80多岁的耄耋老人,也是叶集区姚李镇皖西大别山民歌非遗文化传承人。他是土生土长的姚李人,从小喜欢唱唱跳跳,受左邻右舍民歌爱好者的影响,耳濡目染,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会了唱皖西大别山民歌。

  据了解,王启耀在学校也经常唱民歌,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放牛,他骑在牛背山也哼几句山歌,如痴如迷。如今,他的经典代表作有《捡棉花》《秧歌》《慢赶牛》《乖姐送饭》等,在姚李屡次举办的民间歌曲比赛中、中小学校园里传唱。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民间歌曲,犹如一壶“陈年老酒”,既有皖西大别山韵味,又有浓厚的地域乡土特色,唱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韵味无穷。

  目前,叶集区宣传文化部门为了传承民间文化,让民间文化之花绽放在蓼都大地上,特聘王启耀为民歌教唱老师,负责三元、洪集、姚李三个乡镇的民间歌曲教唱任务。王启耀欣然地接受任务,为了不负众望,他挑灯夜战开始搜集整理备课。近日,他已在三元镇开始教授,并持续在洪集、姚李等乡镇巡回教唱民歌,受到全体学员的一致好评与欢迎。

  俗话说:“诌书礼戏真山歌”,皖西大别山民歌也叫山歌,是一种民间小调,产生年代可以追溯到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按演唱内容区分,民歌包括劳动号子、故事传说、爱情、生活四大类型,演唱形式则有秧歌调、单口唱和对口篇三种。由于地区不同,民歌类型的分布也不一样。江南一带为薅秧田里和打夯时的劳动号子,南部大别山地区山歌以秧歌调为主。多年来,王启耀留心搜集整理多首民歌,近年来以演唱传统的庐剧、民歌而闻名,密切配合当地政府宣传政策、开展各种活动,人们尊称他为“老宣传”。

  民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皖西民间艺术瑰宝。为了抢救濒临匿迹的民间文化瑰宝,姚李镇开启编写《姚李镇志》,王启耀和大顾店年逾八旬的民歌手吴业英积极配合方志办人员,搜集皖西大别山民歌劳动号子、叫卖调、抗日民歌等100余首,已编入《姚李镇志》。

  “日头渐渐往下坠,小乖姐关门要入睡……”歌中唱到男耕女织的爱情生活情愫,都是皖西大别山一带姚李庙特有的农家女爱情生活描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散发出民间乡土气息。一方水土一首歌,风情民俗尽传唱。

  新时代新征程。王启耀用现代题材创作新的民歌,如《歌唱新时代》《乡村变了样》等民歌调题材新颖,传唱到山村、田间、校园,使民歌在下一代中得以传唱。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王启耀听着录音一音一字地把歌曲用音符文字记录、整理下来,如痴如醉。2021年,王启耀编写的民歌参加六安市第五届大别山歌会,获得特别奖,原生态民歌《十二月农歌》、传统剧目选段《乖姐送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受到欢迎。

  为了把民间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让皖西民歌代代传承下去,王启耀对民歌教唱很有信心。“真没想到,这次区里能安排我担任民歌教师,我现在已到耄耋之年,也一直想把民间文化传承下去,让民歌一代代久唱不衰。”王启耀表示。(程度厚)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皖西日报  编辑: 刘晓东
相关新闻
  • 财经
  • 体育
  • 健康
  • 徽文化
【组图】小小山核桃 致富大希望——在绩...

安徽阜南县:把“扶贫车间”开在了贫困...

第31届世界大冬会开幕

意大利科内利亚诺女排宣布中国名将朱婷...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召开肝健康分会第...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召开儿童生长发育...

搭起“小舞台” 唱响“平安曲”

“当代优秀女画家学术邀请展”在池州举办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