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戏剧 > 黄梅戏

《天仙配》作曲者时白林与芜湖的一段情缘

时间:2022-12-16 09:19:48

  金秋时节,凉风送爽。在电影黄梅戏《生死擂》获华表奖20周年前夕,原芜湖市文化局局长房培陵先生邀请我专程驱车赶赴合肥,看望了为这部电影作曲的我国著名戏曲音乐家时白林先生。

  时老家位于省艺校的高知楼,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在合肥市中心找到这幢已显陈旧的老式小楼。获知我们要来,时老与夫人丁俊美早早就在家中迎候,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时老今年已有96岁高龄,是位名副其实老寿星。但是,却不见老态。他精神矍铄,腰板挺直,思维清晰,行动敏捷,唯有那满头的白发似乎在悄悄地诉说着他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沧桑。

  时老告诉我们,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传统功法“五禽戏”有空总要练上几套,挥挥拳,甩甩腿,强身健体,再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时老为人谦逊,性格温和,虽名声远扬,却平易近人,深受年轻人的尊重与喜爱。

  时老一生都从事戏曲音乐的创作、研究与讲学,尤其安徽的黄梅戏更是他的钟爱。提起黄梅戏人们自然会想到那首经典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唱遍大江南北,成了安徽响亮的名片。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当年便是由时老与老艺人王文治共同编创的。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由严凤英与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影片《天仙配》,时老担任作曲。他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率先在黄梅戏中引入西洋管弦乐器,并大胆将西方歌剧中的男女二重唱也运用到剧中,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观众十分喜爱。影片《天仙配》一经上映即风靡全国,接着又演遍东南亚。短短三年时间,观众人数高达1.4亿人次,海外观众近300万人次,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从此,黄梅戏从安徽的民间小调,一跃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与时老的辛劳与贡献分不开。时老先后为黄梅戏《女驸马》《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姐》《雷雨》等70余部剧目谱过曲,并出版有《黄梅戏音乐概论》《时白林黄梅戏音乐唱腔选集》《黄梅戏唱腔欣赏》《我的音乐生涯》等著作,被誉为“黄梅戏音乐泰斗”,并被中国戏曲音乐学会授予“戏曲音乐终身贡献奖”。

  时老大名我早就耳闻,却一直没有机会拜见。这次,由房培陵牵头,终于圆了我一个多年的梦想。房培陵当年与时老在黄梅戏艺术上有过一段合作与交往,两人因艺术结下的友谊也一直保持至今。

  谈起当年与时老的合作,房培陵依然记忆犹新。1998年,由我市剧作家草青创作的,取材于芜湖米市的黄梅戏《斛擂》,充满着爱国情怀与芜湖特色。房培陵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该剧具有扎实的基础与提升的空间,有心要将其打造成戏剧精品。为参加全省会演,他亲赴合肥聘请时老为该剧的音乐顾问,对该剧的音乐进行深度加工。接着又请来著名编剧金芝对唱词进行锤炼,使该剧令人耳目一新。第二年,《斛擂》即被文化部选调晋京展演,时老又作为该剧的音乐编审,对唱腔继续加工。2000年,《斛擂》被改编成电影《生死擂》,时老作为影片的作曲,从头至尾对全剧的音乐唱腔又进行了细细打磨。彼时,时老已年逾古稀,他对作品呕心沥血的创作,令房培陵至今难忘。

  黄梅戏影片《生死擂》的曲调与唱腔,经过时老精心创作,越发优美动听,加之主演韩再芬、黄新德、蒋建国、董成等戏剧表演艺术家的倾情演出,以及方方面面有关人员的协同合作,影片《生死擂》一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十大优秀影片奖”、电影“金鸡奖”与“华表奖”等4项国家级大奖,这一殊荣至今在芜湖也鲜有剧目超越。

  从舞台到银幕,从《斛擂》到《生死擂》,前后历时8年。时老也因这部戏剧与芜湖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他精益求精的创作追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芜湖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