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戏剧 > 黄梅戏

“守”艺传薪火 以“变”求破冰

时间:2022-05-11 09:18:56

  演出取消、延期,剧场关门……这场“倒春寒”似的疫情,再次给演出行业按下“暂停键”。舞台何时重启,仍是未知数。面对困境,我市黄梅戏院团、演员选择在“暂停”中求变,在坚守中探路。

  演出暂停 排练不停

  身段、眼神、唱腔……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小排练场内,年轻演员正在复排黄梅大戏《邓稼先》。而这已经是3月初到现在,该剧院复排的第3部大戏。

  “去年我们赴外商演有60多场,没想到今年来了个‘倒春寒’。”再芬黄梅艺术运营中心总经理丁飞告诉记者,2月底该剧院去海南演了几场后,因为疫情,原先定下的演出都取消了,新创剧目的编剧、导演不能过来,剧目创排也按下了“暂停键”。和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一样,3月份开始,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也取消、推迟了所有的演出。

  没有演出,收入会减少、观众会淡忘……这对戏曲院团的打击是多方面的。

  对此,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提出,“闲莫荒,忙莫慌”,要求演职人员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复排大戏、创作移植小戏、制作舞美、整理乐谱等,不荒废一分一秒,为以后的“勃发”打基础。丁飞说,这场“大练兵”让演员们的心定了、人充实了。“以前排练都是演出前集训,这次是系统地排、全员地训,对好的剧本全面地复排,是一次强筋健骨。”

  “戏曲是舞台的艺术,必须时刻保持对舞台的敬畏、对艺术的坚守。”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登云说,演出虽停了,但练习却一刻也不能停。

  探路求变 线上破圈

  在安庆市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每逢周三到周日,下午2点过后,剧团的化妆间就热闹起来。晚上7点半,以90后、00后为主的新生代把戏台子搭进网络直播间,从《天仙配》唱到《扮皇帝》,从《女驸马》唱到《打豆子》,每当黄梅曲调响起,该剧团的直播间总能掀起一波高潮。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整年,该剧团只在县里送戏演出。去年冬至完成最后一场团拜会演出后,就没有再外出过。在演出与收入双双锐减的情况下,今年1月,该剧团团长刘丽华决定“求变”——在网上开辟“第二剧场”。1月22日晚上7点半,正式上线直播。“直播看似简单,实则很有门道。节目要怎么安排?中间穿插什么?怎样与观众互动?都需要一一钻研学习。”刘丽华说。

  2月13日,直播团队把唱腔优美、朗朗上口的《扮皇帝》唱段制作成短视频上传到网上,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点赞90多万,粉丝量从2万涨到了20万。这让剧团里的每个人都很振奋,直播也越做越熟练,粉丝也越来越多。

  “通过不断地创新,用新技术拉近更多人与黄梅戏的距离,让古老的戏曲焕发新的生机,这是有益的探索。”怀宁县文旅体局局长何承雪说。

  薪火相传 静待花开

  《罗帕记》《靠善升官》《邓稼先》《春江月》……在再芬黄梅的“大练兵”剧目表上,记者发现,剧还是那个剧,只是主演换成了清一色的年轻演员,原主演则成了指导老师。

  2010年,再芬黄梅招收了20多名青年演员,十年磨一剑,如今小荷已露尖尖角。“我们实行AB角,利用这次大练兵的机会,让年轻演员挑重担、当主演,争取让每一名年轻演员都能站在舞台中央。”丁飞介绍,中生代演员则倾囊相授、“手把手”地教,让黄梅戏艺术薪火相传。

  “很多演员演了一辈子都当不了主演,机会很难得。”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演员马丁告诉记者,此次,惯演老生的他在《靠善升官》里演了丑角,让他对黄梅戏艺术有个更深的认识。“以前以为应该生旦净末丑行当分明,现在觉得人物是第一位的,真正好的演员是‘一人千面’,而不是‘千人一面’。”

  而上个月,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面向社会招聘了12名乐队、舞美、服装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我们就会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主创团队,剧目创排再也不会‘缺胳膊少腿’、受制于人,不仅会节省开支,也为黄梅戏的传承发展打下基础。”余登云介绍。

  “练好内功、薪火相传,时刻保持能演出、能创排、能出新的状态,然后,静待花开。”余登云说。

  全媒体记者 江月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庆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