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戏剧 > 黄梅戏

韩再芬的一封亲笔信……

时间:2021-05-17 14:51:00

  韩再芬的来信。

  韩再芬接受采访。

  韩再芬是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黄梅戏戏剧家,她在影视戏剧舞台和央视春晚上频频亮相,曾获过梅花奖、文华奖、金鹰奖、金鸡奖、华表奖、飞天奖等,可以说在中国能得的奖都拿了,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各种头衔不少。

  2004年年初,在原蚌埠铁路分局的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之际,韩再芬专门来蚌为市民和铁路职工做了三场慰问演出。我当时任上海铁道报驻地记者,有幸和其他同行一起与韩再芬进行了一次长时间面对面的采访和交谈。

  话题从她主创并在职代会期间主演的《徽州女人》谈起。韩再芬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又给人以神秘的感觉,那高高的马头墙、精美的屋子和砖雕、牌坊群以及由徽州女人演绎出的一个个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无不激起她“打出徽字牌”的创作冲动。于是,她便自己拿出钱来,与编剧、导演和主创人员多次深入徽州地区采风,以徽州文化为背景,以20世纪初徽州古镇的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这部黄梅新戏。1999年,《徽州女人》在合肥首演,获得成功。此后3年,该剧在全国各地演出,尤其在首都舞台上频频亮相,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采访时,有人问道,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您也是地地道道的徽州女人,从1984年的一部《郑小姣》崭露头角至今已有20个年头。此间,不少名家进京下海或出国,而您依然心静如水地在安庆这个小城一呆就是20年,这是何因?韩再芬谈道,她11岁就到安庆黄梅戏剧团学艺,几乎吃遍剧团里所有老师家的饭,与团里结下的深厚感情和友谊,她舍不得离开这个徽文化的摇篮。她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视野各不相同,她选择安庆,选择宁静,但发展的目标没有改变,艺无止境,她要在徽文化这块土地上为黄梅戏的改革创新奋斗,展示自己的才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至于在那里在那个位置无所谓。

  在谈到《徽州女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女人的变化时,她说,人是多面的,女人同样是个复杂又单纯的个体,她之所以把《徽州女人》搬上舞台,就是想要女人敢于与命运挑战,要坚定人生的信念,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徽州女人的品位和美德依然是现实中值得追求的。韩再芬介绍,她出生在安徽潜山,这里出了张恨水和程长庚,当年程长庚让徽剧从徽州走向京城,如今黄梅戏同样在市场经济下经受着考验。鉴于此,她对黄梅戏的转型,以及传统和现代的过渡、嫁接,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徽州女人》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都有新的改进,吸收了大量的现代交响乐和舞蹈,从声腔到演唱均有新的变化,这也是《徽州女人》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通过当面长时间的访谈,我不仅加深了对韩再芬艺术成就的认识,更对韩再芬平易近人的为人之本有了新的感受。正如她说的,一个人光环再多,但不能将清醒淹没,她不是那种喜欢张扬的人,她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一点事,愿为传授艺术献一点力,但愿自己能与更多的普通百姓交往,从生活中汲取更多丰富的营养。果然,她就是这样乐于与人民群众交朋友的名艺人。记得当初,我很快将采访的专稿及拍摄的韩再芬近照发回报社,上海铁道报迅速以较大的版面刊登出来。我当即将报纸寄给了韩再芬同志。没想到,短短数天后,我居然收到了韩再芬写的亲笔信。正如她自己说过的“最快乐的事,就是把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用黄梅戏表现出来,跟观众交流”。她说,要想作品好,就一定要在作品中和观众对话。舞台剧的魅力,是要吸引观众走向剧院感受真真实实的艺术,舞台剧是演员和观众共同创作。“我在上面演的时候,有叹息声,有为你高兴的声音,是同时完成的,观众也是参与者之一。”这样的互动,最让韩再芬深深感到黄梅戏给她带来的快乐,也成为她不断创新的动力。正因为此,当年全国铁路报纸工作会议在安庆召开,韩再芬应约专门在剧场小舞台给会议演出了专场,并十分高兴地与大家合影留念。至今回想起来,对韩再芬这种“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公众形象十分信服!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淮河晨刊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