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戏剧 > 黄梅戏

《鸭儿嫂》: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

时间:2020-10-12 09:14:21

  9月28日下午,2020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开幕式,宁宗宝坐在观众席,舞台上正在表演黄梅戏《鸭儿嫂》。这是这部戏的首次公演。

  “你就坐在观众席,去听、去看观众看到这个戏的真实反应,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觉得好不好看。”这是此剧的导演陈佑国对宁宗宝的嘱托。

  宁宗宝是《鸭儿嫂》的文学编辑,全程参与该剧的创作。跌宕起伏的剧情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小六子耍小聪明惹得他们哈哈大笑……听着观众交头接耳间谈论着这部剧很精彩,宁宗宝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但一个礼拜之前发生的一件事,让主创团队捏了一把汗。

  一波三折 百炼成钢磨好剧

  “当时我们创作团队所有人都慌了。”原来,距开幕式仅一个礼拜时间,其中扮演《鸭儿嫂》男主角小六子的演员潘伟出车祸膝盖受伤,缝了十几针。“膝盖裂开了一个大口子,走路一瘸一拐,我们所有人看了都十分揪心。”宁宗宝说。

  26号《鸭儿嫂》即将合成、27号带妆彩排、28号便要作为开幕式的表演剧目上台表演……连续三天,场场硬仗,该怎么打?

  “因为是主演,台词多,表演也多,我和潘伟在这部戏上磨合了很久。如果潘伟上不了,对这部戏的影响很大。演员之间需要配合,走步的时候停的距离差了一点,我们俩的表演都可能不到位。”10月3日,女主角、剧中张满秀的表演者余淑华说。

  “潘伟受伤以后,院里拿出了两套方案。”宁宗宝说,方案一是让院里一名小伙子立即开始学,三四天时间看能否学成,顶替潘伟上;方案二是让《鸭儿嫂》的执行导演杨高猛顶替。“执行导演对剧本十分熟悉,实在找不到人,只能让他上了。”

  备选方案让大家心里直打鼓。9月26日,《鸭儿嫂》合成的日子到了。“让我们大家都十分感动的是,潘伟主动提出来,他一直在恢复,经过两天的休整,腿伤有好转,希望自己能够上。”宁宗宝说,虽然潘伟恢复得不错,但还是有点一瘸一拐,“整部戏走下来,他膝盖上缠的纱布都渗出了血。”

  “经过这一次,大家都放心了。考虑到要保28号开幕式的那场演出,我们主创团队想27号带妆彩排就不安排潘伟上了,也好让他歇一下。”宁宗宝说,潘伟坚持亲自上,他说:“这次彩排也十分重要,我在台上那个情绪能够出来,就能带动观众,不让观众出戏。”

  “可以,他真的可以!”宁宗宝夸赞到。连续三天,忍着痛忍着伤,潘伟圆满完成了自己的表演。“当时在台上开始几场有一点吃力,后来演的时候关注点就不在上面了,也不感觉到疼了。我们小时候学表演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受点伤没事。”潘伟这样告诉记者。

  追求民主 锻炼本土青年创作团队

  事实上,这不是《鸭儿嫂》创作团队第一次面临困境。

  近年来,再芬黄梅精心培养和大胆启用自家年轻人,以期逐步打造一支有能量、有情怀的创作队伍。《鸭儿嫂》就是这块“试验田”,主创团队全部启用自家年轻人。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请来编剧谢樵森、导演陈佑国、音乐顾问徐代泉。三位“老将”带领着再芬黄梅一批年轻的主创人员,在《鸭儿嫂》这块“试验田”里辛勤耕耘。

  “其实不仅是我们剧团,全国各地的剧团都相信外面的大导演,大制作,我们这次启用自家年轻人,一方面确确实实给了他们锻炼,另一方面,差距还是有的。所以说这个剧对于我们搞二度创作来说困难就比较大。”10月2日,记者电话采访《鸭儿嫂》导演陈佑国时,他这样说。

  “年轻人都十分有思想,这是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我想《鸭儿嫂》主创团队里的年轻人,包括舞美、作曲、灯光、服装等等,他们的思想不比外面的创作团队差。但他们缺乏锻炼,思想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需要一个主心骨给他们以引导。这个主心骨就是导演陈佑国。”宁宗宝说。

  但陈佑国给他们的感动却很难用一两句话说完。

  今年5月,距离9月份黄梅戏展演周开幕式仅4个月时间,74岁高龄的陈佑国生病在上海住院,“突然就生病了,我们当时也挺慌的,这个剧4月30日刚刚第一次彩排,当时专家给出了很多修改意见,核心唱段要重新写,整体的二场也要重新写。前期我们所有人都是按照导演的思路往前走的,时间又比较紧了,没有导演坐镇真不知道怎么办。”

  在手术后的第5天,陈佑国实在放心不下这部戏,说:“建立个微信群吧,把主创、领导都拉进来,我们一点点地往前推。”忍受着身体的疼痛,陈佑国仍未停止对这部戏的思考。“可以说这部戏是我们大家共同孕育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都为它付出了很多劳动,我要是这个时候撤梯子对不起大家。”陈佑国颇有感触地跟记者说。

  微信群建立以后,群里的主创人员经常讨论。“陈老师说,他不搞一言堂,建立微信群的目的,也是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宁宗宝说,“以前是编剧修改、导演讨论、演员照着演就行了。这部戏我们也充分尊重演员的想法,因为演戏演戏,是要靠演员自己去演的,并且最终还是要靠演员来呈现。演员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理解,站在我们的角度可能体会不到。在此期间,包括主演余淑华,潘伟等等,他们都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经过二十余天不断地讨论,《鸭儿嫂》剧本真正地立起来了。

  主演余淑华说:“陈导每时每刻都在思考,他还跟我们说,即使是外出表演不能排练,也要在心里默戏,只有不断地思考,才不至于对剧生疏。”因此,余淑华也时常在上下班时间、走路时、休息时在心里琢磨,“比如我觉得,诶,这个地方可以这样。虽然表演上某个细小的东西通过演员的调整观众不一定能看得出来,但一场戏你觉得这里不够加一点,或者那里不好减一点,合在一起,观众是能看得出来的。”余淑华说,虽然每每因为意见不同与陈佑国发生争论,但陈佑国却从不计较。

  潘伟也说,在相互探讨中,有自己的想法,便立即找到陈佑国,“陈导会说,那你来一遍我看一下,一看,诶,还行,那就按照你这样来!”这样民主的方式,给主创团队和演员以足够的信心,坚持走到了最后。

  虽然创作一直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但陈佑国对于这部戏的要求却十分高。“许多创作人员还有演员都悄悄跟我说,导演太磨人了。”宁宗宝笑着说。“我们一个作曲,有个唱段改了好多次,改的手稿摞了有那么高,陈导还不满意,还要让他再改。”

  聚焦脱贫 传递真善美

  《鸭儿嫂》主人公张满秀是个直率爽朗、雷厉风行、敢说敢当的农村妇女。她是在田野里成长的,性子“野”,却又不失率真、耿直。

  剧中的她既有善良、有责任感的一面,又有面对舆论压力时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在过人情关时,从犹豫不决到意志坚定的转变过程逐步树立起鸭儿嫂至善至美的品格标杆。

  《鸭儿嫂》是一部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风情剧,聚焦脱贫,主创团队更希望通过讲述“人帮我我帮人”的故事,唱出人民把“党的恩情世世代代记心怀”的心声,传递真善美,用“小切口、小人物”反映“大情怀、大主题”。

  陈佑国说:“张满秀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原型,而是众多原型身上的优秀品质都集中在鸭儿嫂身上。”

  10月1日至2日,记者循着编剧谢樵森当年走过的路,前往望江县赛口镇、潜山市天柱山镇实地探访了其中两个原型人物,去感受她们的生活。

  谢樵森曾经在他的创作笔记中这样写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范先汉一家。他和家人的事迹已登在县内扶贫简报上,是发挥内生动力改变贫困面貌的典型。”

  范先汉妻子陈文英就是“鸭儿嫂”的原型之一。见到陈文英时,她满脸憨憨的笑容,给人一种干净开朗的感觉。宁宗宝说,三年前谢樵森去采风时,她也是如此,“当天下着雨,谢老师和我老远就听见了‘哈哈哈’的笑声,这笑声似乎有传染力,让人瞬间也开心起来。”

  2017年,陈文英所在的潜山市天柱山镇河西村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陈文英家也是在这一年脱贫。但谈到致贫原因,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2014年以前,陈文英的老公范先汉帮人跑供销,收入不低且稳定,陈文英在外打工,家庭开支也无须她担忧,两人勤勤恳恳在老家盖起了楼房。原本以为日子会越来越好,直到有一天,范先汉再次去献血时,没想到查出患有尿毒症。

  家里的顶梁柱生病了,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陈文英身上——丈夫不能工作,治病还需要费用,家里有年迈的公婆,还有两个孩子。2016年,安徽省通过成立医共体等一系列配套措施针对贫困户实施健康扶贫。在低保、教育扶贫等政策支持下,陈文英一家逐步走出了经济困境。

  虽然政府有帮扶政策,但陈文英和丈夫都觉得,不能只伸手要,自己更需努力。就这样,陈文英养起了鸭子,还在村里流转了土地,种蔬菜、水稻、玉米、地瓜等等贴补家用。“高峰时期流转了五六十亩土地。”因为劳累过度,陈文英身体也大不如前,但她还坚持养鸭子,种蔬菜。

  “我养的是土鸭,到年边上才卖,今年养了几十只,其实都不够在村里卖的。种的蔬菜周围邻居也经常来买,没有多少能拿出去卖。”交谈中,陈文英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丈夫每周都要去医院透析三次,加上小女儿上大学正是用钱的时候,但她觉得生活有奔头:“村里对我们十分关心,我老公还经常说,看村里总是这样帮我们,觉得不好意思,我们自己也要努力,一年总会比一年好的。”

  河西村目前还有7户18人未脱贫,计划年底前全部脱贫。该村通过发展瓜蒌基地、白茶基地、药材基地等带动村民增收。以瓜蒌基地为例,该基地为村集体所有,面积近50亩,“基地里需要人工的时候首选村里的贫困户,每人每天70元的标准。”河西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望江县赛口镇的卢秀娥是《鸭儿嫂》的另一个原型。

  谢樵森在笔记中写道:“剧作中要写扶贫产业,究竟写什么?思想一直飘移不定,要在舞台上艺术展现,而且要有动感。这一方浩瀚的水天、鸭子、鸭棚、养鸭人,这不都是我所需要的么?”

  10月1日,“双节”当天,卢秀娥夫妇清晨5:00便起床了。捡鸭蛋、下饲料、清理粪便……卢秀娥和丈夫曹三红十来年都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快的话也要一个半钟头,慢的话要两个钟头。”为了照料好鸭子,卢秀娥夫妇常年住在鸭棚边,他们的卧室与鸭棚只隔了一间堂屋。“亲戚都不愿意到我们这里吃饭,味道太大了,但我们都习惯了。”卢秀娥笑着说。

  今年65岁的卢秀娥,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但她和老伴儿还是坚持养鸭。“我们望江就是养鸭好。我们养了十多年鸭,经验也比较丰富了。好日子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目前卢秀娥的鸭棚里养了2800多只蛋鸭,“今年受疫情影响差一些,年景好的时候,收入能有十多万到二十万元。”

  望江县赛口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贫困户2181户7774人,贫困发生率21%;截至目前,剩余贫困人口70户190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48%。该镇累计为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落实奖补资金781.74万元,产业覆盖率达79%。

  《鸭儿嫂》积极地开掘脱贫攻坚进程中的人生意义,书写人性的温暖、善良、真诚,把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与新时代农村振兴紧密联系起来,艺术性地反映出脱贫攻坚浪潮的壮阔情景。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庆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