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戏剧 > 黄梅戏

评黄梅戏《雷雨》

时间:2017-01-20 09:37:20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出的新编《雷雨》比我预期的好,好很多!这首先得归功于原著者曹禺,其次才是黄梅戏的功劳。经典到底是经典,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挪移及各种表演媒介的“折腾”。《雷雨》的精彩在于戏剧张力的紧绷和人物关系的纠缠,黄梅戏版的《雷雨》紧紧抓住这些要素不放,观众的情绪从开幕到谢幕始终被摄受着,跟着故事一起跌宕起伏,跟着人物一起压抑纠结,即使对原著情节很了解的观众,也不例外。

  -有话剧化倾向缺戏曲抒情性

  演出一气呵成,不设中场休息,更促成了此戏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但有得有失,在顾及戏的紧凑性和戏剧张力的同时,也就失去了黄梅戏这个剧种原有的优势——抒情性。抒情性是中国文学包括明清传奇及地方戏曲的一大特色,曹禺受西方戏剧的影响显然大于中国传统戏剧。

  黄梅戏题材强项有两种:《天仙配》一类古装神话故事,和《打猪草》《夫妻观灯》一类乡土小戏。这两类戏都充满抒情性,也正是这个使得黄梅戏成为中国最流行戏曲剧种之一。按照保守的观念(得承认,我的戏曲品味一直是较为保守),黄梅戏并不适合搬演《雷雨》这样的题材——大户人家的幽情秘史、错乱恋爱。不过,任何一个剧种都有新编戏目的使命,黄梅戏也不例外。近二三十年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在走出《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三大经典束缚的过程中不可谓不努力,尤其是《无事生非》(改编自莎士比亚喜剧)、《风尘女画家》和《红楼梦》这三部新编作品,均告成功。虽说成功,但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拿《红楼梦》来说,马兰的出色表演、剧本的新颖,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它的最大缺陷——戏(曲)味儿不足。如果我们把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和黄梅戏《红楼梦》比较一下,顿时就明白越剧《红楼梦》比黄梅戏《红楼梦》有戏味儿,而戏迷听戏就是听个味儿。黄梅戏《红楼梦》则有话剧化倾向。

  黄梅戏《雷雨》同样有着话剧化的倾向。安庆官话为黄梅戏的道白语言,这种语言充满乡野土气,妙趣横生,在《打猪草》《夫妻观灯》里得到完美体现。黄梅戏《雷雨》里的道白大多直接取自曹禺原著,这类话剧语言和黄梅戏的语言是有一定距离的;再说,为了易于观众听懂,显然往普通话靠了一些,但这一靠的同时多少也就失去了黄梅戏的道白韵味。

  戏曲的话剧化走向是很多传统戏迷最不愿接受的,但比起茅威涛的越剧,黄梅戏《雷雨》则谨慎多了,我们仍然可以在《雷雨》里听到原汁原味的黄梅调。《雷雨》的作曲是80多岁的时白林,老先生50多年前曾为《天仙配》作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成了黄梅戏的招牌曲目。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中安在线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