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名产 > 徽菜 > 美食文化

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梅渚素鸡坚守传统乡味

时间:2022-02-11 09:34:41

  “我庭有素鸡,翎羽白如脂。”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一家豆腐加工作坊,每天从清晨开始就热气腾腾、豆香四溢。梅渚人过年的故乡味道,离不开手工“素鸡”。

  作坊里,乳白色的豆浆从磨浆机口汩汩流出,在一旁的瓦缸里沉淀。不一会儿,细细密密的泡沫,不停地聚拢又散开,发出淡淡的豆香。店主人薛照宁和妻子冯素梅分工明确,一个磨浆、一个卷千张,一个浇百叶,一个榨水分……梅渚素鸡,就成形于他们双手间。

  梅渚素鸡以大豆为原料制作,技艺考究。豆花凝结后,压出水分,用浆布反复层叠,再卷成长筒,上笼蒸煮。冷却后,斜刀切片,香油炸透,沸水泡发,再与香料下锅同煮,三开入盆,佐料点缀,形似鸡腿、鸡香扑鼻。口感细嫩爽口、韧性十足、层次分明,令人唇齿留香。民间传说,谢朓、李白、范仲淹等历史名人贤士,都曾慕名品尝。在当地,素鸡为郎溪美食“建平十六鲜”之一,是忘不了的家乡年味。

  “平均下来,一天要消耗150斤黄豆,能做成120斤素鸡、出150斤豆渣。”薛照宁说,从豆浆到素鸡,要经过10余道工序,历时7个小时。在老薛看来,这是最熟悉不过的日常。步骤听来简单明晰,但仔细琢磨,不仅是个花时间的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

  “以点浆为例,要边点边搅,直到豆浆面上呈鱼籽一样的颗粒状,点浆才算完成。搅拌的速度也很讲究,搅得不够点浆不匀,搅过了头,就成了老豆腐,影响口感。”今年55岁的薛照宁,做素鸡已近40个年头。价格实惠、味道甚佳,祖传的手艺,在他这里得到了延续,豆腐作坊也成了夫妻店,不过,这老梅渚人熟悉的味道,一直没变。

  春节前夕,薛照宁每天接到的订单会比平日里多出不少,有预订50斤的,有预订100斤的,也有一口气要下150斤的,但不论多少,他们都会尽心应承下来。“年前忙是忙,但都是老主顾,回了谁的单子都不合适,一锅一锅慢慢做。”薛照宁说。

  在当地,梅渚素鸡是家家户户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梅渚镇黎明村陆福林是薛照宁家的老客户,每逢过年都要预订。“今年我定了10斤。这家老店,素鸡不仅可口,还很卫生,我们全家都爱吃,过年了多买一点。”陆福林还要给在深圳工作的儿子邮寄素鸡,让儿子在他乡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做手艺,讲求口碑。过去日子苦,吃素鸡解馋;现在日子好了,再吃是回味。坚持了几十年,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吃上地道的梅渚素鸡。”薛照宁说,对传统手工艺的坚持,就是对传统乡味的坚守。“对于在外游子来说,大家吃的是素鸡,品尝的是故乡的记忆。”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徽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