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名产 > 徽菜 > 美食文化

熟悉的味道难忘的乡情——上海农交会上的“特殊来客”

时间:2019-12-26 09:07:00

  “今天就是奔着符离集烧鸡来的,我对符离集烧鸡有着特殊的情结。”说这话的是曾经在宿州插队,并在原宿县食品公司烧鸡厂工作过的上海知青倪俊。上海农交会上宿州展区迎来了49位特殊的“客人”,他们都是在宿州生活过、工作过的上海知青。

  “我1970年招工进入原宿县食品公司烧鸡厂,当时都是手工生产,而且季节性很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农民饲养的小鸡长大了,食品站收购上来,烧鸡厂进行加工,加工期只有三四个月,品种单一,也没有品牌。我刚才尝了下展区的烧鸡,味道还是当年的老味道,但生产工艺、包装、品牌还有产品的品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倪俊满是感慨。

  “听说第二故乡宿州又在上海办农展会,我在微信群众里一招呼,今天就来了四十多位当年在宿州插队的老知青。”活动的组织者袁如芸老师说。袁老师1969年元月从上海到宿州,今年整50周年。“当年刚到宿州时,给我的印象就是粮食缺乏、品种少、产量低。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一天只吃两顿钣。今天来到农交会宿州展区,感觉大吃一惊,本来以为就是老产品,烧鸡、香油、粉丝这些,没想到有那么产品,而且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天我买了烧鸡、粉丝、砀山梨,都是当年熟悉的味道。”

  操着一口纯正宿州话的张铁牛,如果不介绍,肯定以为是地道宿州人。1969年到宿州挺插队的张铁牛,在宿州整整生活了20年,曾任大营镇党委书记。20年的基层工作,让他的血脉深深融入这片土地。“听着熟悉的乡音,品尝熟悉的味道,很亲切。特别是吃到了我工作过的褚兰的萝卜,脆、甜、没有渣,而且注册了品牌,卖上了好价钱。看着这么多农产品,不由回想我当年在大营工作时,小麦亩产还很低,农产品也就固定几个老品种。现在宿州农业的发展太快了,老品牌有提升、新产品层出不穷。”

  “今年我们这些上海知青专门回到第二故乡走走看看,宿州的变化太大了,完全不认得了,农村见不到原来的草房瓦房,几乎家家都建起了小别墅,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为第二故乡的发展感动由衷地高兴。”老知青俞青钢对记者说。

  “我们这些在宿州生活过、工作过的上海知青,心底里热爱第二故乡,希望有机会经常回去探探亲、访访友,也欢迎宿州的父老乡亲到上海来。”袁如芸满怀深情地说。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掌握宿州APP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